2018年10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荔湾区永庆坊考察时强调:“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,不急功近利,不大拆大建。要突出地方特色,注重人居环境改善,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‘绣花’功夫,注重文明传承、文化延续,让城市留下记忆,让人们记住乡愁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同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,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等方面出新出彩。11月25日,艺术与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,以“循足迹、悟初心、担使命”为主题开展沉浸式“行走的党课”,将党建活动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,在岭南文化鲜活场景中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探索青年一代以专业所长赋能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路径。

学生党支部在永庆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
沉浸式走访:在文化地标中践行“绣花”传承
支部党员走进永庆坊核心文化场所,把习近平总书记“文化延续”“老城市新活力”的要求转化为具体思考与行动。在粤剧艺术博物馆,同学们观摩粤剧服饰、脸谱等馆藏时,紧扣习近平总书记“绣花”功夫的理念,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,探索粤剧主题微启蒙方案,让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;艺术类专业学生则聚焦“出新出彩”,探讨用数字技术重构粤剧舞台场景,让传统艺术走近年轻群体。在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,学生党员聆听传承规划后,围绕习近平总书记“重视历史文化保护”的指示展开讨论,提出“粤剧+”跨界传播思路,为传统艺术注入青春活力。在广东八和会馆的历史氛围中,同学们感悟习近平总书记“文明传承”的深意,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坚守初心的工匠精神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表示,未来将把这种“坚守”融入日常教学,用耐心和细致传递文化记忆;艺术类专业学生则决心以“匠人精神”打磨作品,让粤剧元素在现代艺术中延续生命力。在李小龙祖居,结合习近平总书记“中西文化交流”的隐含期许(从“记住乡愁”到“走向世界”),同学们探讨传统艺术“走出去”路径,打破文化壁垒,助力岭南文化走向全球。

学生党员在永庆坊认真参观
专业融合:让“老城市新活力”扎根青年使命
此次“行走的党课”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为指引,实现“党建引领+专业赋能+文化传承”三重提升,一是理论认知深化:学生党员在实地走访中直观理解习近平总书记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命脉”的内涵,深刻体会“微改造”对文化延续的重要性,文化自信进一步筑牢;二是专业方向明确:学前教育专业找到了“文化启蒙微实践”的切入点,艺术类专业明确了“传统元素创新转化”的创作方向,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“实现老城市新活力”的要求;三是使命担当强化:作为未来的教育者与创作者,学生党员纷纷表示,要以粤剧等岭南文化为养分,用“绣花”功夫做好文化传承的“微工程”,在幼儿教育中播撒文化种子,在艺术作品中注入传统基因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
学生党员对文化展品兴致盎然
长效赋能:探索“党建+专业”传承新范式
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繁表示,此次活动是学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指示、践行“文化传承从青年抓起”的重要实践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“老城市新活力”的殷切期望,打造更多“行走的党课”品牌活动,引导学生党员以专业所长为笔,以文化自信为墨,书写新时代青年传承文化根脉、助力城市文化出彩的新篇章。
(艺术与教育学院 图/林铄璇 文/刘楚泽 初审:荣凤 复审:代启兵 终审:李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