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德先进典型系列报道

躬耕产教融合沃土 勇担育人使命——新时代广州数字化产教联合体教师团队先进事迹

发布者:100%精准出码规律资料网站发布时间:2025-10-19浏览次数:10

【师德先进典型系列报道】


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,他们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,扎根产教融合一线,用理想信念筑牢育人之基,用专业能力架起校企协同桥梁,用责任担当培育新时代技能人才。他们就是新时代广州数字化产教联合体(以下简称“联合体”)教师团队。自联合体成立以来,这支队伍始终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初心,以“强基固本、守正创新”的姿态,在专业建设、课程开发、师资培养、校企合作等领域深耕细作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,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人才活水”。

一、以信念为舵,锚定产教融合育人方向

 “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,尤其是职业教育,必须紧扣产业需求,让学生‘学得会、用得上、走得远’”,这是联合体教师团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在联合体建设初期,面对产教协同机制不健全、校企资源对接不畅等难题,教师团队主动扛起责任,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破除发展阻碍,为联合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。

 202411月,在联合体牵头单位协商推进会上,团队核心成员、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倪春丽带领教师们,基于对区域产业需求的深入调研,系统梳理了“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”等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,创造性提出“1+N”产业学院联动办学机制。为了将蓝图变为现实,倪春丽团队在数月内高频次走访重点企业,反复沟通协调,将宏观构想分解为“成立联合体理事会”“编写人才需求报告”等20余项具体任务,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表,体现了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、求真务实的可贵品质。


新时代广州数字化产教联合体推进会现场


 20251月,联合体理事会成立仪式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。当看到首批60余家成员单位(涵盖3个政府机构、45家企业、3个行业协会、11所院校)的代表共聚一堂时,参与筹备工作的工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清莲激动不已:“从最初的理念碰撞到如今的实体运行,我们团队连续奋战3个多月,无数个周末加班,就是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更好的成长平台。”在理事会章程制定过程中,倪春丽带领教师团队深入研究国家职业教育政策,结合企业实际需求,反复修改章程内容,最终确定“校企协同、资源共享、互利共赢”的核心原则,为联合体长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


二、以专业为帆,打造“金课金教材金基地”育人载体

 “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,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。”联合体教师团队深知这一点,他们以教育家精神中的“勤学笃实、精益求精”为准则,在课程、教材、实训基地建设上狠下功夫,打造出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“金课”“金教材”“金基地”。

在课程建设方面,教师团队创新采用“双向互动、双向互聘、联合开发、联合授课”的“两双向两联合”模式,组建“教学名师+名企高管”校企融合课程团队。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红海集团高管联合开发《人力资源管理》课程时,为了让课程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,先后走访20余家企业,收集300余条岗位需求信息,将“AI招聘、薪酬体系设计、员工培训”等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情境。《人力资源管理》课程教师团队与红海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共同授课,通过“案例分析+模拟实操”的方式,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验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。2025年,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育项目,成为联合体课程建设的标杆。


校企双师共建《人力资源管理》课程


教材建设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4年,联合体教师团队启动“校企协同开发新形态教材”项目,学校教务部林娥科长带领 81个教材开发团队,邀请企业一线技术能手、管理人员参与教材编写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,教师团队与联合体内企业专家合作,将“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”“人工智能与数字营销”等前沿内容融入教材,合计制作了200余个知识技能点微视频和思政行业微视频,形成“图文+视频+案例”的立体化教材体系。2025年上半年,联合体教师团队编写的教材中,有5部入选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,13部被推荐为省级规划教材,21部获批校级新形态教材。这些教材不仅在学校内部使用,还被推广到联合体其他院校,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。

实训基地是学生提升实操技能的重要平台。为了打造“场景真实、开放共享”的金基地,联合体教师团队探索出“项目协作与成本共担”的实训资源开放共享新模式。联合体教师团队与红海集团共同打造的“广东工贸——红海产教融合实训基地”暨AI校园就业驿站,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。在基地建设过程中,教师团队与红海集团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实训场景,引入AI面试系统、简历诊断平台等先进设备,为学生提供“就业实训+岗位对接”的一站式服务。20256月基地启动后,教师团队组织开展了15场人才集市活动,吸引15家企业提供新媒体运营、商务助理等岗位,帮助200余名学生实现实习就业。同时,基地还面向联合体其他院校开放,累计接待外校师生参观学习1000余人次,实现了实训资源的共享共赢。


AI校园驿站正式启动


此外,联合体教师团队还积极推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。工贸学院教师团队牵头建设的“广东数字经济企业总部管理技术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”,通过整合校企资源,搭建了“数字经济研究、技术研发、人才培养”三位一体的平台。教师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科研项目41项,合同经费达307万元,研发的“数字经济人才测评系统”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平台”等技术成果被应用到10余家企业,既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,又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。

三、以奉献为桨,引领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成长

 “一支高素质的‘双师型’教师队伍,是产教融合育人的核心力量。”联合体教师团队以教育家精神中的“为人师表、甘于奉献”为榜样,通过“校企互兼互聘、挂职锻炼、专项培训”等方式,不断提升自身及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,为联合体培养了一批“懂理论、会实操、善育人”的优秀教师。

联合体教师团队还积极推动校企人员“互兼互聘”,企业兼职教师队伍规模超百人。红海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峥、杨艳被聘为工贸学院兼职教师后,每学期到校授课,通过“案例教学 + 实操指导”的方式,将企业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。同时,联合体教师团队也被聘为企业技术顾问,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等支持。这种“双向互聘”模式,不仅促进了校企资源的深度融合,还为教师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
联合体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不断提升,这些“双师型”教师不仅在教学中表现突出,还在科研、教学改革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。联合体团队主持的“数字时代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‘三新’融入‘三教’改革模式探索与实践”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

四、以使命为岸,书写产教融合育人新篇章

 “培养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。”联合体教师团队始终牢记这一使命,通过“合作就业、协同育人”等方式,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,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。

在就业育人项目中,联合体教师团队依托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,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。截至20257月,联合体共立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53个,覆盖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、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。联合体内牵头企业广州红海人力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为学生提供“直播带岗”实习岗位,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企业真实项目,毕业后多数被企业直接录用。“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实习就业平台,让我们能够提前适应职场,实现平稳过渡。”毕业生陈琳琳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。

同时,团队持续开展“访企拓岗”专项行动,深入企业洽谈合作,开拓了“订单班”“现代学徒制”等多元化培养模式,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 

 

团队组织召开新时代广州数字化产教联合体供需交流会


 “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,我们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,学生用努力回报社会期待。”联合体教师团队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,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,深化校企协同育人,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、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。